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

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3-01 09:22:30

  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编者按:改革开放以来,首都北京作为全国、文化、科技创新、国际交往中心,一直活跃着浙江人的创业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。“八八战略”迎来20周年之际,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、潮新闻京津冀新闻中心、浙江省驻京办、在京浙江人杂志社联合中国网共同策划了《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》系列报道,旨在通过记者视角,探访“闯京城”的浙江人有着怎样的独特经历,捕捉他们目前关切,关注他们未来命运,从百姓视角呈现北京和浙江之间更多的故事;通过群像塑造,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、所思所想,为“地瓜经济”提能升级“一号开放工程”提供实践和思考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1)

  连日来,潮新闻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,2017年北京大红门一带市场彻底关停后,浙商们大致有以下四个去向:一是趁机“退休”上岸,凭借当初在大红门积累的资金,过起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潇洒日子;二是去了南方,广州、浙江、江苏都有,据说部分遭遇了经营不善而关门;三是在河北省固安、沧州,重操旧业奋斗;更多的,则是选择跟随大部队,奔向“浙商新城”创业所在河北省永清县。

  介绍资料显示:“永清县地处京津冀经济圈核心”。进入永清境内,潮新闻记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,也更能明白当初“浙商新城”为何会选址在这里了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2)

  从永清县区位交通示意图上看,这里距离北京市60公里、天津市60公里、雄安新区50公里。如果把北京、天津、雄安新区比做一个三角形的的三个顶点,那么永清几乎处于这个三角形的中心。

  武廷海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、城市规划系主任。此前,他曾参与“大北京规划”和“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”研究。

  武廷海告诉潮新闻记者:“北京要发展,产业升级是必然。大红门等批发市场,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,低小散是其特点。随着时代发展,大红门必然要面对转型升级、自我,这是历史必然。从这种意义上说,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大红门浙商顾大局讲,主动选择去永清建设浙商新城,不仅眼光超前,也是二次创业。”

  确实,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,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。千年古都“瘦身”蝶变,环京各地县市,比如永清县,如何牢牢抓住和用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“牛鼻子”?这是一个发展机遇,也是一篇大文章。

  相关数据显示,近10年来北京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。这其中,包括大红门一带围绕服装产业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市场,涉及浙商几十万。

  2010年春节后,负责牵头永清县“浙商新城”项目的谢仁德、卢坚胜他们,找来当时大红门一带较有实力的600多家浙商服装企业,并与这些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。

  正当大家摩拳擦掌、准备大干一番之际,这个当年曾被列为永清县乃至河北省委省政府重点引进的产业项目,却遭遇了“疏解容易落地难”问题。

  按照规划和设想,作为时尚产业的永清县“浙商新城”项目将被打造成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。其中,相关产业链企业1000家,容纳产业人口100万(20万为生产、销售端常驻人口,50万为采购端流动人口,30万为服务产业人口)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3)

  目前,落地永清的主体中,只有“浙商服装新城”项目“云裳小镇”部分得到了落实。5月12日,潮新闻记者探访“云裳小镇”时了解到,这里营业的3800多个摊位、几十家企业,其所吸引的常驻产业人口尚不到当初设想的1/3。

  潮新闻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,作为华北区域最大、最红火的服装批发交易中心,北京也曾是服装行业的风向标之一。以面料为例,女士的冬装和男士的休闲夹克,都曾有过“全国看北京”的辉煌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4)

  伍朝八,浙江乐清人。作为最早一批在北京大商场里“包柜台”的勇敢者,自从2000年左右改做面料以来,伍朝八至今做的仍然是女装面料生产、销售生意。2018年,经历了前期观望、摇摆后的他,在“云裳小镇”挂出了“华盛纺织集团”的牌子。“在面料界,女士冬装的细分行业,北京不再是风向标。”他告诉潮新闻记者,“现在,这行的风向标在南方的杭州、海宁、桐乡一带。”

  在伍朝八的印象中,2011年-2015年是北京面料界的高光时刻。“京都轻纺城、万鑫轻纺市场等10多个面料市场、5000多个摊位,曾经一铺难求,大家生意都很好。”伍朝八说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5)

  作为云裳小镇经营女装面料品种最全的浙商,他认为:“市场一散华体会hth体育,客户就散了。再要聚拢,需要时间、规模等多种因素来共同培育。”

  在他看来华体会hth体育,重疏解轻承接的直接后果之一,就是这里的市场集聚效应尚显不足。“与大红门相比,不可同日而语。这里几百家的面料摊位体量,也撑不起店多隆市的效果来。”

  潮新闻记者调研时,同样提到“集聚效应不足”的,还有经营廊坊卡帝亚服装有限公司的浙商张献华,他的工厂专业生产商务男装。

  张献华拿来一款男士羊毛大衣,给我们举了个例子。“比如这件大衣的面料,原来在大红门,我们拿面料的话半天就能到货,因为大红门是全产业链供应,大家各司其职,上下游供应效率非常高。”他解释说,同样一块面料,现在他得先到内蒙古去采购纺纱用的原材料,再到山东去织成布,而后完成印染,整道采购流程走下来至少40来天。“不仅速度慢了,也会增加采购成本和市场风险。”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6)

  同为浙江乐清人的张献华,是最早一批在永清买地建厂房的浙商。曾经在北京旧宫镇,张献华的服装企业年产值2亿多元,拥有员工580多名,是旧宫镇有名的纳税大户。“那时,唯一美中不足的,厂房是问村集体租来的。万一遇到拆迁,自己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。”

  2010年7月,张献华砸钱在永清购买了40亩地,加上后来自建厂房的费用,几乎把前半辈子赚来的都投了进去。“由于用地指标紧张,当年我只拿到了10亩地的土地证。后来又陆陆续续补办了一些,目前尚有17亩地的土地证正在补办。”张献华说,建设用地没有合法、完备手续,这或多或少让他不敢过多投入、放手一搏。

  “来永清买地建服装企业的浙江老乡,大多和我一样被土地证卡过。”张献华补充说。

  尽管有种种不如意,潮新闻记者发现,从大红门前来永清谋发展的浙商都咬牙坚守了下来。“没有一个逃兵!”永清县浙江商会会长陈炳柳说。

  “我们到永清来,就是凤凰涅槃般的二次创业。” 陈炳柳告诉潮新闻记者,“一路上遇到的坎坎坷坷,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。”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7)

  注册并拥有自己的品牌,让这些浙商告别了首次创业前期的低端产品。潮新闻记者在调研时欣喜地看到,浙商们来到永清,一起带来的还有各自的商标和品牌。从生产端看,陈炳柳,永清盈珂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法人,拥有女装商标“盈珂”;张献华,廊坊卡帝亚服装有限公司法人,拥有男装商标“尼罗菲”。从销售端看,伍朝八,华盛纺织集团合伙人,注册了女装面料商标“华桐”;林加进,卖的就是自家“澳森”品牌服装。

  有品牌、重质量,这是浙商在永清生存的法宝之一。“特别是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冲击之后,面对越来越理性的客户,我们靠的就是质量取胜。”张献华说。

  因为质量牢靠、款式新颖,张献华自家生产的“尼罗菲”品牌男装在兰州、西安等地的200多家门店销售。此外,他家还是国内一些大品牌七匹狼、劲霸等的加工商。

  “市场大环境就是这样。但我们相互鼓劲,争做不倒翁。”林加进说。他还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转型故事。

  1985年华体会hth体育,19岁的林加进来到北京海淀,在五道口那里经营服装。1992年大红门京温服装市场开业时,林加进进场成了经营户。后来,他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公司:北京澳森服装有限公司,“前店后厂”模式,生意红红火火。

  起先,“澳森”只生产、销售男裤。2017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时,林加进同样选择了永清,并在曹家务乡南小营村租房办厂,继续“前店后厂”模式。后因村里搬迁,林加进干脆关闭了厂子,谋求转型升级。

  “我们不生产了,转为主攻销售。光是男裤,我觉得产品线还是单一了些,就转为销售澳森品牌全品类男装。”林加进说。

  怎么采购?他把男装分为裤子、西服、衬衫、短袖等品类,在全国各地找来质量过硬的生产商,下单“代加工”。这其中,最关键的一点是,他主打的还是自家那个品牌:“澳森”。

  “就是我用澳森品牌下单,让生产厂家代加工。比如西服,还是温州老家的厂家过硬,我找的是报喜鸟、乔顿合作。衬衫,我就交给义乌还有广东那边生产。”如此一来,林加进每天琢磨最多的,就是国内外的流行款式,看面料、看设计、看色彩,然后再到全国各地调研,“看准了就下单”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8)

  再后来,他还把女装也囊括了进来。如今,林加进在云裳小镇有两个店面,一个主营全品类男装,一个主营全品类女装。“我们还反季节下单采购,可以节约生产成本。”林加进说,“这个月底,我计划去趟浙江平湖,反季节采购今年冬季的羽绒服。”

  作为永清县浙江商会会长,陈炳柳告诉潮新闻记者:“华北区域需要这么一个平台,这是几十年从业经验让我们得出的结论,也是这些年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精神支柱。”

 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,100多家在永清建起的浙商服装企业,至今每家仅购地建厂部分已投入不少于4000万元。“加上设备等,全部加起来已有近百亿元。其中相当部分浙商,是把前半生积蓄都投在这里了。”陈炳柳说。

hth华体会体育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!(图9)

  最近,他们正商量着成立永清县浙江商会外贸服装专业委员会,做好内销、外贸两篇文章,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。

  在京津冀经济圈核心,永清浙商的发展引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师生的关注。祖籍浙江温州的该系研究生夏成艳,甚至在毕业论文中关注了这群浙商。

  “浙江人就是潜力股,只要给机会、政策和平台,他们就能腾飞。”目前已经完成论文、正等着毕业答辩的夏成艳告诉潮新闻记者。

  在导师武廷海的指导下,夏成艳是从未来城市规划的角度去研究永清时尚产业和永清浙商的。她的论文题目是:《基于未来城市DNA的河北永清国际服装城规划研究》。

  在武廷海、夏成艳这对清华师生看来,在永清奋斗的这群浙商积极配合国家战略部署,不仅有战略眼光,还在实战打拼中非常灵活。“困难是临时的,前景是光明的。”他们说。

  是啊,产业要发展,经济要腾飞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规划与扶持。对于时尚产业,永清县勾划了怎样的未来发展蓝图?这中间,浙商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?下一站,潮新闻记者将走进永清县委大院,对话永清县主要领导。